杨超,男,1991年,云南大理人, 工学博士/博士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遥感、资源环境遥感、GIS应用等研究,探索利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方法,解决“人类活动时空演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20年毕业于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李清泉院士),2021-2023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近年来以一作/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Science Bulletin》、《Research》(Science合作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科协、太空日报、俄罗斯工程院等权威科学媒体的报道。曾获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年度优秀论文奖(2022)、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中国遥感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2018)等奖项。 受邀担任Nature Cities、Research、The Innovation等10余个一流期刊审稿人。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Chao-Yang-81
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zh-CN&user=wEipqFsAAAAJ
主要学术成绩:
探索利用多学科交叉(遥感、人工智能、地理学和生态学等)的理论与技术方法,解决“人类活动时空演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实现三方面的学术创新:
(1)在人类活动扩张监测方面,发展了人类活动时空演化分析新范式,将人类活动扩张研究从传统的平面视角拓展至立体空间,精准透视了山地这一脆弱区的开发格局与规律;
(2)在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评估方面,构建了人类活动生态效应的系列评估方法,系统剖析了从植被损失、生物多样性威胁到生态质量退化的连锁反应,揭示了人类活动引发的多维度生态影响;
(3)在人类活动扰动下的生态可持发展路径方面,构建了基于自然的前沿解决方案 (如自愿避免毁林与生态绿化措施)的效益评估方法, 量化解析了森林保护的碳减排效益和屋顶绿化的增汇潜力。
研究成果为全球/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以及“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与新见解,促进了全球人-地关系系统研究。
课题组长期招聘遥感、地理、测绘、生态、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副研究员,有意者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