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民院士指导2022级建筑学本原班《建筑设计与构造(5)》课程
2025-10-21

2025年9月25日下午3:30,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402,中国工程院孟建民院士为2022级建筑学本原班《建筑设计与构造(5)》课程进行指导。课程主持人付本臣教授及主讲教师马源鸿、丘家琪2022级本原班全体24名学生和助教团队参加。

本次课程以"用于应急避难场所的装配式小学设计"为主题,课程将装配式建筑技术与应急避难场所要求相结合,探索"平灾结合"的创新设计模式,是本原班教学组在建筑学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

付本臣教授首先介绍了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本课程围绕城市更新单元的30班小学用地展开,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与应急避难设计理念,完成既满足日常教学又能快速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多功能建筑设计。课程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操体验和设计实践的全流程培养,提升学生的系统性设计思维和技术整合能力。

本次指导聚焦于装配式建筑空间产品设计环节。学生分为三组,分别选择了小型咖啡厅、健身房和创客工作室三种功能类型,进行4米×6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各组学生依次汇报了设计方案,展示了从结构体系、围护系统、内装系统到设备管线的一体化设计思路。

孟建民院士认真听取了三组学生的汇报,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点评。孟院士充分肯定了学生们在装配式建筑构造逻辑、模数化设计和功能空间组织方面的探索,同时针对每组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

孟院士特别强调,装配式建筑设计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思考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的系统性问题。他指出,学生在设计中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要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要建立成本意识,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构件的运输、安装等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次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与院士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使学生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 3688 号

邮编:518060  电话:(0755) 26732877    26732848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 3688 号

邮编:518060

电话:(0755) 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