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春
  • 职称 教授
  • 职务 副院长
  • 导师资格 博导
  • 研究方向 可持续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技术管理与开发控制、城乡遗产保护与活化
  • 电子邮件 yangxc@szu.edu.cn
个人简介

杨晓春教授/博导,分别在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以及同济大学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曾任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南方高密度城市的可持续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技术管理与开发控制、城乡遗产保护与活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设部软科学研究课题,主持及参与深圳市科研课题及重要城市设计近百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城市规划》、《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Building & 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


获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际区域城市设计荣誉奖、多项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以及数十项省、市优秀规划设计奖。


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2-2026)

深圳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理事(2016-2026)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委会委员(2021-2026)

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2019-2023)

科研课题
1. 《基于密度分布的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定量分析研究——以深圳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编号:NSFC-51478268,资助金额:78万   项目负责人
2. 《高新北区综合开发研究》,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KC2013RKRK0028A,资助金额:18万,合同文号: 深南科[2013]78号   项目负责人
3. 《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设计标准研究——土地使用、城市设计和物理环境部分》,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R2-17   项目负责人
4. 大型交通枢纽站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人员
5. 为促进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战略、方法、技术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主要研究人员
代表论文
1. 第三方专业力量助力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思考-----以湖贝更新为例,《城市规划》 2019-06,杨晓春 毛其智“高文秀” 宋成
2. 120计划对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的启示,《规划师》2018-09,杨晓春、宋成、毛其智
3. 基于建筑物的分布分析深圳市综合公园及其有效服务范围的空间布局《城市规划》 2017-11,高文秀、杨晓春(通讯作者)等
4. Building-Based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rovision of Urban Parks in Shenzhen, China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 14(12), 1521; doi:10.3390/ijerph14121521Wenxiu Gao 1,2, Qiang Lyu 1, Xiang Fan 1, Xiaochun Yang 1,* , Jiangtao Liu 3and Xirui Zhang 3
5. 公共开放空间远程桌面评价工具(POSDAT)评介,《国际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杨晓春、裴晓晨
荣誉奖励
1. 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导则(2011年“中国建研院CABR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0年度深圳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2. 龙岗区坂雪岗科技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第一名)(2018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区域城市设计荣誉奖)2017年度深圳市深圳市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3. 杭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2011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011年度浙江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4. 规划评估指引研究及其在深圳南山区的实践(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
5.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空间系统规划(2010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2009年度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008年度深圳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 3688 号

邮编:518060  电话:(0755) 26732877    26732848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 3688 号

邮编:518060

电话:(0755) 26536114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7